家乡的清明节 “刺啦——”一张黄纸在火中卷曲、变黑,最终化为灰烬,飘向灰暗的天空。我蹲在祖坟前,看着那跳跃的火苗,思绪随着翻飞的纸灰飘远,记忆中家乡清明的独特风俗,如同一幅长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 清明节前,村里的女人们就聚在大樟树下折纸钱。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光斑。女人们围坐在一起,手中的纸钱“沙沙”作响,那娴熟的动作仿佛是在编织着对先人的思念。李奶奶眼神不太好,可折起纸钱来一点也不含糊,边折边念叨着:“给老祖宗们多送点钱,让他们在那边过得好。”大家听了,都纷纷点头。 到了清明这天,家家户户都早早起床。厨房里热气腾腾,妈妈正在煮鸡蛋。那一个个鸡蛋在锅里翻滚着,仿佛是一群欢快的小娃娃。煮好后,鸡蛋被染上了鲜艳的红色,寓意着吉祥。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剥开蛋壳,咬上一口,那嫩滑的蛋白在口中散开,满是清明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