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节梳理 第1篇《狗·猫·鼠》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首先回击了“正人君子”的攻计,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玩弄”弱者、到处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接着,追忆自己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惨遭猫摧残的经历和感受,交代了“仇猫”的原因;最后,批判了“中庸之道”,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 考题:分析“狗”“猫”“鼠”的象征意义。 答案:①狗:多管闲事,争抢着压迫群众权利的人。②猫:欺压、玩弄弱者的暴虐者。③鼠:处于社会底层,受压迫的劳苦大众。 第2篇《阿长与<山海经>》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回忆了儿时的“我”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经历,通过对长妈妈感情态度的变化,刻画了一位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旧中国农村妇女形象。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尊敬、感激和真诚的怀念。 考题:概括《阿长与(山海经〉》重要情节。 答案:①常喜欢“切切察察”;②睡觉爱摆“大”字;③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④给“我”讲“长毛”的故事;5“谋害”“我”的隐鼠;6为“我”买绘图的《山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