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主题:文化传承 墨香里的传承 推开爷爷书房的木门,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面而来。书架上整齐排列的线装古籍,桌案上磨得光滑的砚台,还有墙上挂着的 “腹有诗书气自华” 的书法,构成了我童年最深刻的记忆。爷爷常说,这些老书里藏着咱们中国人的根,丢了就找不回来了。 小时候,我总不爱跟着爷爷读古诗。那些 “之乎者也” 的句子晦涩难懂,远不如动画片有趣。每次爷爷拉着我坐在书桌前,我都忍不住偷偷走神。直到那次学校举办 “经典诵读大赛”,老师让我们每人准备一首古诗朗诵。我犯了难,只好回家请教爷爷。 爷爷没有直接教我,而是取出一本泛黄的《唐诗三百首》,翻开李白的《将进酒》。他握着我的手,用毛笔在宣纸上写下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边写一边念:“你看这诗句,多有气势!李白心怀壮志,就算遭遇挫折也不放弃,这就是中国人的风骨啊。” 他的声音浑厚有力,墨汁在纸上晕开,仿佛把我带回了千年前的盛唐。 那天晚上,爷爷逐字逐句给我讲解诗中的意境,还教我如何把握朗诵的节奏和情感。我跟着他一遍遍诵读,渐渐感受到诗句里的豪情与洒脱。比赛那天,我站在舞台上,望着台下的爷爷,大声朗诵出《将进酒》。当最后一个字落下,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我看到爷爷眼中泛起了泪光。 从那以后,我爱上了经典诵读。每天放学后,我都会钻进爷爷的书房,和他一起品读诗词歌赋。读《论语》,我懂得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处世之道;读《弟子规》,我学会了 “父母呼,应勿缓” 的孝顺之道;读《史记》,我了解了华夏民族的千年往事。爷爷还教我写毛笔字,握着我的手练习横平竖直,他说:“写字和做人一样,要端正踏实,不能敷衍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