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1《耐心的刻痕》 吹去积于缝中的粉末,清晰笔直的刻痕,承载着刀尖注入的时间。深深按下,朱红之间,是连接古今的线条。 小学时,每写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我都会盖上老师为我刻的名章。初中时,我在美术课上学到了篆刻的方法。 未待老师讲解,拿到篆刻工具的我便迫不及待地开始尝试。几次下刀,刻痕虽稍有歪斜,但一个简单的篆字已然现于石面。我迫不及待地想亲手刻出自己的名章。正专注时,瞥见黑板上老师正画的草图,才想起刚刚刻的全是正字,若盖在纸上将变成反字。看着已被浪费的时间,一种想要将愤怒摔向印石的冲动涌上心头。但正要甩出的手还是轻轻放下,那样只会让它更无价值。唯有用砂纸磨去曾经急于求成的败作,才能重新开始。 将思绪拉回课堂,我明白,对任何一个细节的忽略,都可能使将来的努力付诸东流。下课后,我在纸上写出将要刻的篆字。虽很快写完,但为了将来印出匀称的线条,我抹去立刻上刀的冲动,不断修整草稿。手旁堆积的橡皮屑,见证着草稿的完善。 总算得到了满意的草稿,我拿起砂纸,将之前的刻痕全部磨去。每一次下刀,我都小心翼翼,没有刻入太深。刻痕在被刻刀划过一遍又一遍中逐渐加深。抓住所有的空闲时间,长时间的刻印使酸胀渐渐爬上我的手臂。其实一次冲刀就可以让刻痕足够深,但我仍以耐心为力量,以时间为刀尖,加深着刻痕。这显然不如一次下刀就刻满深度来得省时,但这更稳定,线条也将更平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