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狗・猫・鼠》:鲁迅的 “动物吐槽” 背后是啥? 鲁迅小时候养了一只隐鼠,后来误以为隐鼠被猫吃掉,从此讨厌猫;长大后才知道隐鼠是被长妈妈(阿长)踩死的,但对猫的反感没消失 —— 文章里还借 “猫” 讽刺了当时社会上 “像猫一样虚伪、残忍” 的人 ①主题思想:借对猫的厌恶,批判虚伪、残忍的社会现象,同时回忆童年趣事,表达对弱小者的同情。 ②高频题型:“鲁迅为什么讨厌猫?” 答案:一是误以为猫吃隐鼠,二是反感猫的残忍(吃雀子)、虚伪(捉到老鼠不立刻吃)。 ③记忆窍门:记关键词 “猫 = 讽刺对象,隐鼠 = 童年回忆”。 2.《阿长与 <山海经>》:从 “讨厌” 到 “怀念” 的保姆 阿长是鲁迅家的保姆,她有点粗俗(睡相不好、爱说闲话),还懂很多 “奇怪规矩”(比如元旦要吃福橘、说恭喜),鲁迅一开始有点烦她;但后来阿长居然帮鲁迅买到了他心心念念的《山海经》(别人都没买到),这让鲁迅特别感动,长大后还一直怀念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