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那个同学更有可能接受第三位同学的劝说。 有两点原因,第一点是因为前两位同学劝说时虽然指出了这位同学的错误行为,但是语言生硬,带有指责的语气,不容易让人接受,而第三位同学在劝说时注意礼貌用语,说话很委婉,让人听了感到很舒服,很容易让人接受;第二点是因为第三位同学抓住重点进行劝说,理由很充分,让那个同学意识到了自己错误的行为会给自己带来的严重后果,达到了劝说的目的。 评析:这位同学能从两个原因入手,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既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又使对方从中知道了这种行为带来的危害,达到了口语交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