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课文重点梳理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课文重点梳理

  • 简介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课文重点梳理 第1课《草原》知识点 1.《草原》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主要作品:话剧剧本《龙须沟》《茶馆》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2.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四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依依惜别图(风光、迎客、联欢、惜别),让我们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3.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让我们感受到蒙汉情深,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喜爱和赞美。 4.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放眼望去都是绿的,但四面有小丘、羊群,不因空旷而苍茫。 5.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这句话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前一句写景,后一句写感受,情景交融,突出了草原景色优美,表达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与赞美。 6.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舍得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 7.哪些地方体现了蒙古族同胞的风俗习惯? ①穿民族服装②吃手抓羊肉、喝奶酒、唱民歌③套马、摔跤、跳民族舞蹈 8.本文写是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但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本文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透过这些画面,我们不仅看到了草原的景色美,还感受到了草原的人情美。这些都是围绕“草原”展开叙述的,因此以“草原”为题很贴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课文重点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