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剃头大师》课堂备课笔记

三年级语文《剃头大师》课堂备课笔记

2023-05-13

教材分析


《剃头大师》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节选自秦文君小说《调皮的日子》,有改动。文章主要记述了“我”在表弟小沙的央求下,自诩“剃头大师”,为他剪头发的有趣过程,文笔活泼,童真溢满。故事中的小沙理发时只要求“别剪破耳朵”,结果被“我”剪得“整个头上坑坑洼洼”,最后“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和电灯泡一样的光头”。作为“童年趣事”,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唤起他们许多相关的经验与记忆。教学时,应立足年段目标和单元目标,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并根据学生特点和文本特色来组织学习活动。

剃头大师课堂笔记

    单元导语“在童年的百花园里,我们看到了真善美”揭示了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两条单元提示--“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和“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则点明了本单元语言运用与训练的重点。在《剃头大师》一课,体现在课后练习“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先猜猜它们的意思,再查字典验证”,这也是为了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第二学段的课程目标,即“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学情分析


    教学中,要让学生切实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并真正地动手查查字典去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唯有实践才能出真知,要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既“得言”,又“得法”。从课文的内容方面看,《剃头大师》中的主要人物,特点十分鲜明--小沙“胆小”;剃头师傅看似“老掉牙”,却透出一股严肃和认真的劲儿;至于“我”,则十分调皮。小沙因害怕理发,情愿把头交给“我”随意处置;“我”当然十分乐意,自信满满,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随意乱剪,虽然最终闯了祸,但初衷并无恶意,纯粹就是出于调皮而已。文中的小沙和“我”,都是一派天真!课文意在表现童年的“真”与“趣”,而不是为了批评“我”闯了祸以及批判童年的无知与调皮,这是教学中必须把握的。课堂上,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充分朗读,读出趣味,进而自读自悟。


教学目标



1. 会认“剃、执”等10个生字,会写“表、胆”等11个字,正确读写“大师、表弟”等15个词语。


2.理解“剃头大师、害人精”等词语的意思。


3.默读课文,能说出“我”与老剃头师傅剃头过程的不同之处。


4.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难懂的   句子,感受课文语言的幽默风趣。


5.能说出课文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的好处。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我”与老剃头师傅剃头过程的不同之处;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教学难点;能说出课文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的好处。感受课文语言的幽默风趣。




教法学法



  1.识字写字  引导学生归类识字。


  2.朗读教学    本文语言幽默生动,富有童真童趣。在学生初读课文时,采用随文识字法,认读生字。同时,重点指导个别句子的朗读,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方法来辅助朗读,体会人物心理,读好句子。


  3.语言运用    教学时可以通过换词、表演、有感情地朗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语言特点,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风趣。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时,既要联系上下文,也要联系生活实际。







第一课时


板块一  读题质疑,畅谈“大师”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板块三  精读课文,体会“害怕”


板块四  指导写字,书写积累



板块一  读题质疑,畅谈“大师”


1.板书课文题目,畅谈“大师”。


(1)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读好“剃”字。


(2)同学们,什么是大师? 


2.引导质疑,猜测课文。


这篇课文中的“剃头大师”指的是谁?“害人精”又是谁呢?赶快去读一读吧!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文,出示要求。


课件出示


l 借助拼音、工具书等读准字音。


l 长句子多读几遍,读通句子。


l 知道“害人精”和“剃头大师”分别指谁,了解文章大致内容。


2.初读反馈,检查落实。


(1)课件出示句子,读准加点字字音。


(2)课件出示句子,指名读。


课件出示


l 虽然以前没有干过这一行,可我好像有剃头的天分。


l 我们一行五人抵达学习的地点。


(3)知道“害人精”是老剃头师傅,“剃头大师”是“我”。


3.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哪几个自然段写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哪几个自然段写“我”给小沙剃头?



板块三  精读课文,体会“害怕”


1.再读课文,关注重点。


(1)自由朗读第1~6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他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


课件出示


总是一个老剃头师傅来做小沙的冤家。老师傅耳朵不好,听不清小沙的抗议,而且,他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所以,小沙只得规规矩矩由老师傅摆布。


课件出示


最痛苦的是,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你想想,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2.反复练读,读懂画面。


(1)练习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痛”和“痒”的剃头感受,体会小沙对老剃头师傅的厌恶之情,以及小沙怕剃头的原因。


(2)边读边画出你认为最有意思的句子。


3.读出画面,体会幽默。


第2自然段,联系“押进”“监督”这些表现压抑、紧张气氛的动词和“夺门而逃”这样的画面,想象小沙当时的表情和可能会嘀咕的话。


第4自然段,“老师傅耳朵不好……小沙只得规规矩矩由老师傅摆布”,想象小沙的想法,体会他的无奈。


第5自然段,结合生活经验,从“痛”“痒”两种对比强烈的感觉中去感受小沙剃头时的痛苦。


4.选择画面,讲讲小沙。


5.总结学法,共同体悟。


关注重点,找出语句发现有趣,读出画面反复练读,想象画面选择画面,讲讲小沙



板块四  指导写字,书写积累


1.出示生字,发现规律。


课件出示生字。


重点指导“鬼”字。教师强调笔顺, 


2.教师范写生字, 


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优秀写字作品,师生共赏。


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板块一  复习回顾,想象画面


板块二 学法迁移,品悟特点


 板块三 仿说仿写,拓展链接



板块一  复习回顾,想象画面


1.回顾片段,想象画面。


上节课学习了课文的前六个自然段,知道了小沙害怕剃头和讨厌老剃头师傅的原因,你还记得哪些画面呢?


2.回顾学法,学以致用。


上节课,学习前六个自然段的方法是什么?这节课,我们继续这样学习。



板块二 学法迁移,品悟特点


1.默读课文,关注重点。


2.自主思考,预设交流。


课件出示


小沙连忙摸耳朵,看它们还在,就无所谓了。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3.反复练读,读出趣味。


(1)读一读上表中三个画面所对应的课文中的语段,读出趣味。


(2)指导朗读。


4.选择画面,讲讲想法。


5.讨论交流,对比学习。


(1)“我”是剃头大师吗?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


(2)你认为老剃头师傅是不是“害人精”?为什么?


预设1:不是。老师傅如果是“害人精”的话,姑父怎么会押着小沙去理发呢?


预设2:不是。谁给小沙剃头,他就骂谁“害人精”,这是小沙的偏见。


预设3:不是。老师傅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说明他对待理发很认真,不是“害人精”。


(3)老师傅的推剪虽然有点“老掉牙”,但他对待理发可是十分严肃认真的,不是“害人精”。这个故事里,谁才是真的“害人精”呢?(“我”)



板块三 仿说仿写,拓展链接


1.“胆小鬼”小沙。


(1)故事里除了“我”还有一个主要人物,是谁?(小沙)


(2)“我”自称“剃头大师”,老师傅被小沙叫作“害


人精”,主人公都有外号了。


(3)是呀,小沙这么胆小、怕剃头。但是文中的“我”在给小沙剃头时却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这是为什么? 


(4)所以,你还想给他取个什么外号?(糊涂虫、倒霉蛋)


2.拓展阅读,仿说仿写。


(1)今天我们跟着作者秦文君走进了她的童年,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


(2)学生交流。


(3)本文选自秦文君的《调皮的日子》,大家课后可以读读这本书,相信你会爱上它的。


(4)文中写了作者的表弟小沙的两次理发经历,现实生活中你理过发吗?有什么感想或感受?试着写一写。


板书设计


19.剃头大师


                   

老师傅 任由摆布 受刑一样  害人精  剃头大师



 我   非常随意 技术糟糕    剃头大师   害人精


作业设计


(1)把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下来。

(2)课外阅读:《开心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