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反思

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反思

2023-05-16


  《我们奇妙的世界》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这里的“写清楚”一方面指文章主要写了“事物”的什么特点,二指了解文章是从“事物”的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本文通过描绘天地中各种事物,展现了世界之奇、之美,表达了作者对这奇妙世界的喜爱。文中所写事物都是生活中及其普通的,但是在作者眼里却又如此美的发现,启发读者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本课教学重点是:1.能说出课文分别从哪些方面来写天空和大地的奇妙;2.能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含义。依据教学重点,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课文题目对全文具有统领作用,在导入本课时我先引导学生理解“奇妙”的含义(奇特、美妙),再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自己平时看到的世界有什么奇妙之处,随后从课题出发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我们奇妙的世界究竟“奇妙”在何处?学生在带着问题初读课文之后发现第一自然段回答了这个问题——“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接着,引导学生交流明确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世界的奇妙的,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文章结构上的特点,并找到了第二和第九自然段的这两个关键句,明确课文是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来写的,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清晰的了解。


二、细读课文,对比学习“天空、大地”两部分。


       这两部分的内容从结构和写作顺序上都很相似,于是我决定把这两部分的内容进行对比学习。首先,我先让学生圈画出这两部分内容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和短语,弄清楚作者的表达顺序。学生通过认真阅读寻找到了一系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并了解到“天空”部分是按照时间推移的顺序,“大地”部分是按照季节的顺序来写的。接着我提出:作者选取了哪些事物写了“天空”(“大地”)?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可以直接从文中提取信息。紧接着小组讨论:为什么说这些事物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个问题似乎难住了学生。于是,我进行了这样的引导。


教学片段一:


师:作者在描述天空中的这些画面时,重点抓住了哪些特点?

生:我觉得作者是重点抓住天空的颜色来介绍的。

师:说得有道理,那么作者分别都描写了天空的哪些颜色呢?

生:清晨的时候先是粉红色的,后来慢慢地变成了蔚蓝色;下雨前云彩又变成黑色的,傍晚的时候,天空又被涂上了金色、红色和紫色。

师:这么多的颜色,说明天空的色彩有哪些特点?

生:天空的色彩在一天中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发生着变化。

师:除了色彩富于变化,天空还有什么让作者感到非常奇妙?

生:还有那些云彩的形状也是不断变化着的,让人感到十分神秘,仿佛里面藏着许多奇妙的故事。

师:作者正是抓住了天空的色彩和云朵形状富于变化的特点,给我们展示了天空的奇妙,使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对于“大地”部分的教学我亦是用了同样的方法,帮助学生发现大自然中万事万物的变化正是它有生命的体现。这样的教学不但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天空和大地奇妙的,也引导学生理解了“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含义。


三、有感情地朗读,理解关键语句。


      本课有感情朗读的重点我放在了通过朗读表现出事物的生机盎然,表达对美好世界的赞美。我抓住同一事物的前后变化比较着读,如写“云彩”和“冬天”的句子。对于文章中的出现破折号和省略号的地方,指导学生变换朗读的节奏,比如破折号要突出声音的延长,省略号要读出意犹未尽的感觉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片段二:


师: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同学们,你们能想象出云彩可以变成哪些形状吗?它们又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生:云彩有时像骏马在草原上奔驰,它在讲草原上一个英雄的故事。

生:云彩有时像翻腾的巨浪,它在讲一个海上冒险的故事。

师:同学们,这么多有趣的形状和奇妙的故事都蕴含在了这个省略号中,那在朗读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生:朗读时应该放慢语速,试着在脑海中想象各种奇妙的形状。

师:是啊,我们在朗读时应该缓缓的读,读出省略号意犹未尽的感觉来,大家试一试吧!  


本节课我努力紧扣单元要素,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了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从而达成了本课教学目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