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范文一
又到了中华传统节日清明节了,同学们都很高兴,因为今天学校要组织我们做清明粿。中午,我们吃完饭,李老师说:“下午们要做清明果了,现在大家快去洗洗手准备一下吧!”
我们洗完手回到教室,见几个阿姨已经把米团、馅料等都搬到教室里了。米团白中透绿,阿姨告诉我们,米团里有艾草的汁液。李老师把我们全班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个阿姨来教。
开始做清明粿了,我们先取一点米团搓圆,接着把搓圆的米团压扁,放上馅料,然后用手指尖把米团的边捏回来包住馅料,再搓圆。最后还要放进模具里面压一下,压完成之后一个清明粿就完成了。
做好的清明粿面有好看的花纹,闻一闻清香扑鼻。老师看到我们迫不及待的样子,笑道:“小馋猫们,等一下做好阿姨就会拿去蒸,你们就可以吃了。”
盼啊盼,粿子终于蒸好了,清明果真好吃。我吃了一个,又留了两个给爸爸妈妈,让他们在家里也能吃到我自己做的清明粿,做清明粿真有趣啊!
②范文二
每年的中秋节,我家都会做清明粿,香香糯糯的特别好吃。做清明粿每次都会用到清明草,清明草又叫鼠曲草。
清明节前后,家乡的山坡上可以看到成片的清明草,原是充充饥,后来作为了清明粿的原料之一。除此之外,还会用到面粉、黑芝麻、白芝麻、糖、粽叶和糯米粉。
清明粿制作过程虽然不算复杂,倒也是一门技术活。
首先把清明草放入水里冲洗,冲洗后撕碎放入锅中煮。煮烂即好,再把水份挤干,摊开,然后撒一些糯米粉,一起揉成面团,这个过程需要有点手劲。
接着,把它分成一个个小薄饼的形状。接下来是调馅,把黑芝麻和白芝麻炒熟,碾碎,和白糖,少许油混在一起,白糖和芝麻的比例是三比七,这样的馅才会甜而不腻。
最后,把它包成一个个小团子,再放入专门的模子中压一下,摊放在粽叶上,让它黏住粽叶后,便可放入锅中蒸了。
外婆做清明粿的手艺极佳!芝麻糖馅,闪闪发亮,仿佛夜空中耀眼的星星。清明粿蒸好后,从远处看去犹如一排小型蛋糕。咬一口,不仅不黏牙,且伴有芝麻浓郁的香味,甜甜的汤汁流入口中,让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
在家乡广丰,每逢清明节远在异乡的人们总会提早赶回家乡,除了祭祀祖先,就是一家人围在一起做美味的清明粿,清明粿也寄托着游子对家乡深深的思念!
③范文三
每年清明节前,妈妈都会做一种美食——清明粿,也叫青团。是今年我自告奋勇,成了妈妈做清明粿的小帮手。
我们准备了糯米粉、绿豆、白糖、竹叶,但还差最关键的一种青草,它有个奇怪的名字叫“鼠曲草”。它是一种嫩绿的小草,开有黄色的小花,非常漂亮,而且闻一闻它的叶子,还带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呢!
妈妈把它们洗干净,然后放到热腾腾的热水里煮。一会儿,嫩绿鲜活的叶子就蔫了,变成了深绿色。这时,妈妈赶紧把它们捞出来,过冷水,沥干,然后放案板上用菜刀切碎,再放入石臼里,把它们彻底捣烂,最后拿出来放入盆子里,加上适量的糯米粉和糖,用筷子搅拌起来。揉、压、按,哇,这可真是项力气活啊!在我们的努力下,光滑的面团终于准备好了。
接下来,到了关键的一步——包青明粿。妈妈先把面团搓成条,然后揪出一个个差不多大小的剂子,再把小剂子搓圆、压扁、摊薄、放馅、收口、再搓圆,放在剪得圆圆的竹叶上,当当当,一个圆鼓鼓的清明粿做好啦!这动作一气呵成。在妈妈的帮助下我也做成了几个,看着自己的作品,我真想马上吃了它们!
终于,我们把一个个清明粿放入蒸笼,大火蒸。等待的过程真是漫长啊!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清明果给“盼”熟了!蒸好的清明粿碧绿碧绿的,像翡翠,真是美极了。来不及等它凉,我就迫不及待地要试试它的味道,美美地咬上一口,真是清香滑糯!
今年的清明粿真是最最最好吃呀!
④范文四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正是在几百年前的今天,大诗人杜牧即兴创作的。一提到清明节,我想大家都会想到一种美食——青明粿。
清明节时,家家都会准备好佐料做青明粿,我们家也不例外。一大早,只见奶奶开始忙活了起来,原来她要做青明粿。只见她把两袋粉放在洗干净的脸盆里,再把年青草煮熟放入脸盆,加入热水,就开始和面了。这时轮到我上场了,我帮奶奶打下手,用力地按住脸盆,使奶奶更方便地和面,奶奶说:“要做青明粿,最重要的是要和好面了,面和得有劲道,吃起来有嚼劲,否则就会粘牙齿。”
不一会儿,面和好了,奶奶把它分成一个个乒乓球大小的小青团,犹如一个个绿玛瑙洒落在了大玉盘上,有趣极了。开始做清明粿了,先用大拇指从“球”的上面按下去,再用其它手指在表皮上挤捏,然后在凹进去的地方放一些糖,最后把口封住搓圆。
看着奶奶做起来这么简单,我也动起手来。可我一个也做不好,有的糖漏了出来,有的表皮开了一条裂缝,还有的变成了一个四不象……奶奶告诉我做这个必须心静下来,不能着急。我按照奶奶说的,最后果然做成功了。一个、两个、三个……看看翠玉般的青明粿,整齐地排列在蒸锅上,我别提有多高兴了。
就这样,我学会了做青明粿,我咬了一口自己做出的青明粿,一股清香在我嘴里荡漾。自己动手真是太有意义了!